找到相关内容30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正确认识七宝布施

    附着在原本清净的灵性上,使负载不净情识的灵性,脱离身体之后,再次投胎,报恩报怨,难出轮回。若要性常正,必须先正心。  只有不贪,才能使我们的身正、心正。身心常正,则灵性常正。身心常正、灵性常正、宇宙常正...

    如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768207.html
  •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----佛缘阁

    欲达目的的迥然,我看是时,他看非;我报恩时,他报怨,原本无是非,心境徒自扰啊。是非恩怨面前如果是“是非以不辩为解脱”,才是风平浪息、海阔天高。闲谈论人是非,否则不知怎样开口,是而非、非亦是;以德报怨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1875088.html
  • 和你所知道的最好的人为伍

    不太成功之辈。 他们在生活中并没有很大的成就。他们每天都在浪费时间,牢骚不断,并且一逮到机会就报怨个没完。假如你和这种人在一起,你就会变得像他们一样。 大卫?马克特兰德(David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2975734.html
  • 勤修戒定慧.息灭贪瞋痴——宽运法师佛七开示

    怎么办呢?我们应该生起慈悲心,所谓「慈能予乐,悲能拔苦」,我们要起慈悲的调伏心来调伏自己;佛陀教导我们,以怨报怨是不行的,我们要以德报怨;如果我们以怨报怨的话,就违背了忍辱行;如果我们没有忍辱行,我们...「以怨报怨,怨终不灭。」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天天以怨报怨的话,冤冤相报何时了呢?是没有了期的。相反地,如果我们以德报怨,我们宽恕别人,这个业就自然转轻了。   以前倓虚大师曾经说过:「大居士不言僧过。...

    宽运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1791822.html
  • 试论菩提达摩的禅法精神

    ldquo;行人”即:“行人者,所谓四行。其余诸行,悉人此行中。何等为四行?一者报怨行,二者随缘行,三者无所求行,四者称法行。”[7]行人即是在实际事行、实际生活中体证、证人最高真理。与理人侧重从真理的理体人手稍有不同,行人则偏重从事行、事用上人手。行人可以分为报怨行、随缘行、无所求行、称法行四行,这四行可以统摄一切事行。   报怨行是指:   云何报怨行?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0861485.html
  •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

    水淹没了,把这些蚂蚁引到岸边,蚂蚁会报恩,可见得它有灵性。于是我们从这里就能体会到,它既然知道报恩,你要杀害它,它也会报怨。这么小的动物都有灵性,都知道报恩报怨,那何况是大的动物?所以佛在《楞伽经》里劝...

    净空法师开示

    |放生|戒杀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548122834.html
  • 如何真正地为人父母

    债,有讨债,有还债,无债不来”,你要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,晓得事实真相,这个小孩到你家来投胎,那么换一句话,就是来讨债的。佛家讲的报恩、报怨、付债、还债四种关系,他才会到你家里来,跟你做父子这个关系,这...处理就会小心谨慎。小孩来了,报恩的,要好好教他,报怨的,也要好好教他,那个怨恨会解开。为什么呢?他慢慢明白道理,所以冤变成亲啊!在佛法里面讲,把家亲眷属转变成法眷属,是最高明的了。我自己得度了,他们也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堕胎|净空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2230323919.html
  • 父母是被我们最最忽视的怨亲债主

    佛祖说的清楚明白:报恩,报怨,讨债,还债。不会随随便便,什么因缘都没有,就入胎,然后生出来,形成父母子女的关系。   我们常常说:怨亲债主。过去生中被我们杀害的、伤害的,今生不小心被我们杀害的小猫小狗小青蛙小蚂蚁小蝗虫,这些是怨亲债主。坦白的说,父母才是被我们最最忽视的怨亲债主。有些师兄看到这里,大概会说:天哪,你在诽谤如来正法轮。南无阿弥陀佛!入胎的四种因缘:讨债,报怨,单是这两种,就...

    佚名

    |怨亲债主|孝亲|报恩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1221427338.html
  • 灯前禅影(七)

    理入也。行入四行,万行同摄。初报怨行……二随缘行……三名无所求行……四名称法行。  比较这两段引文,前文所谓“安心”“壁观”,相应于后文“理入”的部分;前文所谓“发行”“四法”,相应于后文“行入”“四...达摩在此无所教示,恐怕因应学者根器的差异,正好提供不同的选择吧!  理入的方法,重在安心、壁观以悟理(悟宗),由此入道。其实,行入的方法也莫不与“安心”“悟理”的修行工夫有关。如报怨行,是“甘心忍受”“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347132.html
  •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

    生活中应当遵循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,包括“四行”:报怨行、随缘行、无所求行、称法行。这四行是什么意思呢?  既然贪、瞋、痴是导致人生一切苦恼的祸根,那么就应当在平时各种场合予以认真地对治(对症治疗),并且以大乘菩萨之道作为自己“弘法利生”的最高宗旨。  1以报怨行来对治人的瞋恚。在遭遇任何挫折和痛苦时候,都应想到这一切都是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造成的;既然是报应,就应当平静地甘心忍受,而不应当怨天尤人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5455351.html